虚拟养老:把养老院“搬”回家

时间:2012-09-26 来源:天津日报(天津)

天津市发布相关实施意见,从10月1日起对困难老人给予居家养老护理补贴,本市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实行居家养老护理补贴的省市。此举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专业护理已经被纳入了居家养老的视线。与此同时,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被确定为本市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一个新举措,延伸服务的对象将涵盖全部有需求的老年人。这意味着,居家养老的老人尤其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可以在家中享受到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由此,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将从家政等基础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居家养老的统计、课题和心声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0年来,城镇空巢老年人的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上升到45.6%,增幅相当明显。面对“空巢”,居家养老却依然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公报显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呈下降趋势,城镇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10年间从18.6%下降到11.3%,农村老年人则从14.4%下降到12.5%,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不断增强。

婚姻家庭问题专家、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汪洁,曾经与她的课题组在南开区华苑地华里、河西区宾水南里和西青区大地12城等社区,进行了“您所喜欢的养老方式”的专题调查访谈。通过访谈发现,老年人的心愿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希望在自家养老,第二是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多种项目的有偿服务。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好、退休金高、年龄较大、处于半自理状态,却又不愿进入养老院的老年人,迫切希望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由可靠的社会机构选派专业人员前来帮助自己。

在本月上旬举行的“中国·天津第二届老年产业博览会”上,一些主打老年养生、宜居的养生院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关注,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年人的关注出于好奇心的居多,家住河东区翠阜新村的王大爷告诉记者:“听了介绍,那儿的环境、服务确实好,可我还是舍不得离开自个儿的家。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话粗理不粗,要是住在家里也能有这种服务就好了。”

网络虚拟无形 服务货真价实

独居在和平区南市街的张大娘今年81岁,几天前她被腰疼折磨的连下地都困难,情急之下她按下了一个按键,很快就有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张大娘把自己的情况说完后,不到10分钟,就有工作人员登门并陪护她到医院进行诊治。

张大娘按下的按键是“居家养老应急服务呼叫器”,连接的另一端是“和平区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就是一个虚拟养老院。服务中心主任孙瑞杰介绍,呼叫服务中心建立了家政、医疗陪护、排险3支服务队伍和协管员、志愿者、应急分队3支紧急协助服务队伍,可以为求助老人实行全天候服务。当老人家中发生除去110、119、120事故以外的煤、水、电、气、房等故障,或老人因各类突发事件需要紧急救助、劳务辅助时,都可按下居家养老应急服务呼叫器,在家中等待救助。

孙瑞杰告诉记者,老人在家中按了居家养老应急服务呼叫器后,即可迅速接通呼叫服务中心,呼叫服务中心的电脑会同时显示老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身体健康情况、子女亲属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值班人员会立刻回拨用户,询问求助内容,根据老人需要通知相对应的服务部门及时上门服务。对于独居老人,呼叫服务中心还会根据情况向所在的社区志愿救助员下达“义务协助通知”,以便老人第一时间得到帮助。“我们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是机器不歇,人员三班倒,外加一支110人的为老服务队伍,24小时为老人提供服务。”孙瑞杰说。

去年,市老龄委与电信部门合作设立天津市虚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总平台,西青区分平台已于去年投入运行,宝坻、东丽分平台也将启动。一部特制的电话机成为老人和虚拟养老院的媒介,电话机上除设有正常数字键外,还设有家政、维修、代买等按键,老人需要哪种服务,按键后虚拟养老服务中心分平台就会显示相关信息,值班人员随即回拨电话,询问具体需求并调派人员。一旦分平台线路过于繁忙,老人按键后的信息则由总平台接收,并通过电脑网络将老人的需求单传递给分平台。

西青区老龄办主任陆希伍介绍说,虚拟养老院与传统养老院的最大区别在于,虚拟养老院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老年服务产业推向高质、高端化,虽然依靠的是一张看不见的网,提供的却是有形服务,名为“虚拟”,可却有着和传统养老机构一样“实在”的内容。

满足老人心愿 得跨两道门槛

“目前我们的服务对象都是由政府买单购买服务。”陆希伍介绍说。纳入西青区虚拟养老服务范围的8000余名老人均为低保、特困、优抚、残疾和80岁以上生活困难的老人,政府每月为这些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老人们用这些服务券享受无偿服务。“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覆盖全区所有老人。”陆希伍说。由于服务能力所限,覆盖全区所有老人目前还只是个目标。

和平区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也与西青区相同。不过他们开通了社会服务热线23399999,没有纳入服务网络的本区老人拨打这个电话后,呼叫服务中心会根据老人的需求,调派家政人员或呼叫服务中心的应急小分队上门服务,收取相应服务费用。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不少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很希望进入服务网络,这样不仅与虚拟养老院联络起来更为方便快捷,而且个人详细信息录入系统,遇到急事服务人员不仅能立即上门,还可以及时通知到子女或亲属。

只要老人有意愿便能“入住”虚拟养老院,这条路究竟有多远?记者了解到,已经有区县计划将所有老人纳入服务范围,但由此派生出来的便是服务网络的扩容问题和服务能力能否满足需要的问题。服务网络的扩容并不是简单的服务人数叠加,面对大大增加的人群,系统能否支撑高效运转,考验的不只是电脑,还有人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目前虚拟养老院主要依托家政服务公司开展服务,如果扩充服务范围,只依托一家家政公司显然不能满足需要,而一旦吸纳更多家政公司进入服务网络,现有的人力、物力条件可能较难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督。而且,随着覆盖人群的扩大,势必出现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需 求。

关键词

虚拟养老院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它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当老人在家有服务需要时,通过电话或其他设施通知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人的需求,派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专家观点

婚姻家庭问题专家、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汪洁认为,在居家养老日益成为老人第一选择的今天,以家庭为基础,社会支撑家庭,老人在家接受社会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发展方向。汪洁说,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应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项目,组织富有专长的人员,根据老人的需求上门入户提供服务。既要能够为老人提供一般的家政服务,也能够为高龄老人、病残老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赡护服务。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队伍,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

养老机构服务向社区“挺进”

案例

养老院拥有专业化的服务优势,如果能够在照料好院内老人的同时,将服务优势辐射到周边社区,无疑将对促进虚拟养老院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目前,本市一些养老机构已经在尝试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记者在第一老年公寓采访时看到,丰盛的饭菜在营养师的精心搭配下新鲜出炉,在工作人员忙着为院里老人配餐的同时,另一拨儿工作人员将饭菜盛到保温饭盒里,然后打包放在电动三轮车上,送往河西区马场街凤凰城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营养师搭配的饭菜很受社区老人的欢迎,订餐人数已经由刚开始的9户发展到现在的50多户。

第一老年公寓副院长王建和告诉记者,为社区老人提供中、晚餐服务是第一老年公寓将服务延伸到社区的第一个项目,今后,还计划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陆续推出家庭护理、住院陪护、健康咨询、康复理疗、定期巡诊等项目。据了解,除了第一老年公寓外,和平区劲松护养院、鹤童养老院、望园养老院等一些养老机构也正在尝试发挥专业优势,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日间照料等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整合优势资源发展虚拟养老院,正成为本市养老事业的一个发展思路。其中,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将成为一大亮点。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赵伟介绍说,养老机构参与虚拟养老院建设,是本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一个新趋势。在新形势下,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新要求,特别是对于在家养老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来说,护理服务要求高,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难以胜任,而此类服务是养老机构的优势所在。目前,本市已经把鼓励养老机构向社区和老人家庭延伸服务确立为深化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的扶持政策,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和服务潜能,避免“一方面有机构不愿住,另一方面有需求无人服务”的现象,又可满足老人不离家便能享受专业服务的愿望。

据悉,本市将在医保、用工、运营等方面对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有望获得向社区延伸服务的医疗和医保资质,养老机构因延伸服务产生的用工行为将根据公益性岗位补贴规定给予补贴,因延伸服务所设立的虚拟床位也将获得相关补贴。

随着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生活照料、配餐送餐、家政服务、医疗康复、专业护理、精神慰藉等都将成为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内容,信息化和网络化体系将打造居家养老15分钟生活圈,实现服务需求15分钟内受理、服务提供15分钟到达、服务回访15分钟做到。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设与整合优势资源相结合,正在成为虚拟养老院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