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在四川

时间:2010-01-25

从故事中成长

      5.12地震发生时,我还在美国。从那天起,我每天都要在网上读有关地震的报道,眼泪总会不知不觉地流下来。当看到那些母亲以自己微弱之躯在水泥板和石块下保护孩子的画面时,我脑中不断浮现外祖父在我懂事后告诉我的画面:唐山地震后,邻居从瓦砾下扒出了我的父母,他们的手臂一个伸向我,一个朝向弟弟。邻居告诉他,在地震的刹那父母本能地冲出去了,到了屋外马上意识到两个孩子还在里面,又转身回来……

      2008年圣诞节前我第一次来到四川。在灾区的第一个星期每晚都要醒一、两次,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三岁时失亲的地震经历给我的内心烙上了对死亡的深深恐惧;也可能灾区太多的感人故事让父母无私的爱重新鲜活起来。犹如醍醐灌顶,很多以前自己不曾深思的东西突然变得清晰起来:虽然和父母兄弟相聚的时日不多,甚至没有照片,我都无法记起他们的模样,但我们之间的联系是凝结在血液中的:他们爱我!尽管孩童时代缺少了在父母前的任性和无理取闹,但又蒙受了众多亲戚、老师和朋友的关爱。就这样,我的心充满了爱和感恩。以前看到别人因家人去世而难过,我虽给予安慰,但内心深不以为然———有什么大不了,我不是过得好好的吗?可是,初来灾区的这种经验让我变得真能够感同身受了,让我能更深地理解别人的痛苦和软弱。

      重建项目,不像捐赠物资那么简单,只需购买、运送,发放。建设项目涉及到很多部门,特别是有很多我不懂的专业问题。又因为是和国外慈善机构合作,许多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需要沟通。这些过程考验着我的耐心、锻炼着我的接受能力、也不断让我看到自己的有限。一年多了,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那么慢,但猛一回头,又感觉时间飞得太快了:竟有那么多事情还没有做好。

      除了尽力把工作做完善,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能从这些经历中成长。是非成败固然重要,但借着这些起伏跌宕让我们的人性得以成全则是更重要的天赋使命。我相信,四川的赈灾经历将为我的人生增加许多宝贵的故事。不论是痛苦的还是喜乐的,没有故事,我们不会了解自己;如果故事还没被发觉,灵魂深处也不会被了解。故事是生命的形式。没有一个人的成长背景是十全十美的,从一个哀伤的故事,到发现天主爱的双手;从痛苦挣扎到赞美称颂,这就是一个灵修的过程———在自己的故事中成长的过程。

                                                                                       任大海神父/进德公益驻蓉办主任


在进德公益服务的点滴

      重拾渐渐远去的2009年,有许多欢笑,许多泪水,许多收获,也有许多失落和不被理解的伤痛……

      慈善、公益、服务,这几个耳熟能详的词,是我在进德服务的日子里才真正去体会和认识它们。简简单单六个字,当你真正零距离接触它们时,需要极大的勇气、忍耐,和全力以赴的奉献精神。它们会渗透你每个细胞让你的心柔软;它们的能量会燃烧你犹如凤凰涅槃。

      翻山越岭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阿坝州黑水县扎基村小,那里的贫穷落后是都市人难以想象的,看着原始生活状态下的藏族孩子和他们震后的板房教室、看到他们一双双纯朴而又渴望知识的眼睛,我的心很痛。经过进德公益的呼吁捐助,如今孩子们已经有了明亮宽敞的教室,看着他们脸上满足的笑容,我内心有了一丝安慰。但同时,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更沉,因为还有许许多多孩子需要这样的帮助。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公益慈善之路不好走。它既需要激情也需要忍耐和坚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每个人的无私奉献,还需要家人的理解、朋友的支持。在进德,我总是被可爱可敬的修女们感动着。她们一直坚持在极重灾区默默地做着心理援助工作,她们不像其他的重建工作者,能够看到一栋栋学校、民居在废墟上拔地而起,但是她们已将仁爱的种子,人性的光辉深深地埋在了灾区人民的心里,那将是永恒的,会影响世世代代。

      对我而言,我能够坚持服务是因着信仰的力量。在进德服务日子里,我收获了一生都不曾领悟到的活着的真正意义。基督信仰告诉我,他们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的生命因他们而变得充实,我们的胸襟也因他们而变得宽厚。自以为饱经风雨沧桑,阅透人生,心已磨出厚茧的我,逐渐奉献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享受内心真正的喜悦。感谢天主给我服务、学习、成长的机会。期望进德能够把爱的阳光洒向更多的人。

                                                                                                   吴琦/进德公益驻蓉办职员


      卜佳琳——河南驻马店教区圣母无玷圣心方济传教修女会

      蓦然回首,我已经在四川服务一年多了。2009年是我人生中不寻常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是和最需要我的弟兄姐妹们一起度过的,在这里我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陪着他们走过无数个心灵漆黑的夜晚。

      每当看着弟兄姊妹们在自己的陪伴安慰下一天天从痛苦中走过来,重新燃起生命的曙光和对未来生活的渴望时,就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我也看到他们在生活中守望相助、彼此安慰,不是一家人,却胜似家人。那种对生活和生命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我。与其说我在帮助他们,不如说他们人性的美也帮我在人生路上不断成长。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心底无私天地宽。


      张燕——河南驻马店教区圣母无玷圣心方济传教修女会

      回首在四川服务一年多的春夏秋冬,重新品味其间的酸甜苦乐,我心中充满感恩!是天主的临在和护佑使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使我们在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不但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发现圣召的秘密——爱。在爱中,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愿天主的荣光受颂扬直到永恒!


      任佳兰——河北邯郸教区圣神安慰会

      时光易逝,来四川服务的一年见证了灾区的恢复与兴起。看着我自己微薄的力量,我很满足。默默地服务让我懂得奉献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不是体现在生命的长度上,而是体现在生命的宽度上。

      在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时,看着他们迎接的眼神越来越充满自信和希望,心里很是欣慰。虽然有时会受到余震的威胁,但我相信上主时刻与我同在,他用他大能的手臂在时刻保护着我。纵然我要走过幽暗的深谷,我也不怕凶险,因上主是我的救援,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安心的呢。

      我也特别关注那些丧失孩子的父母,并竭尽全力去安慰他们。我访谈过不少这样的家庭,他们大部分有强烈的倾诉愿望,需要有人聆听。能和他们在一起,倾听他们的苦诉,能陪伴、安慰他们的心,带给他们少许的平静,内心充满着爱和奉献者的喜悦。

      来灾区服务的经历让我感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如此短暂。这让我学会珍惜生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使我学会了感恩,感恩天主赏给我一个健全的身体,感恩每一缕阳光收容了我们的笑与泪,感恩来自修女同路人的问候与关照,总之,在这充实的一年中,我奉献并成长着!痛并快乐着!!!


      张继敏——河北安国德来小妹妹会

      在学校做心理辅导已经一年了,现在对学生更多的是陪伴,和他们一起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因为表面上看地震的影响离他们好像已经很远,但是听到前两天(2010年1月6日)北川中学的高一学生用刀杀害了另一位同学的消息,我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学生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幼小的心灵需要呵护,受伤的心灵更需要陪伴。接受爱和给予爱一样重要,人会爱自己真的不容易!祈求好天主借着我们的服务施与他的大爱!



       贾艳霞——河北邯郸圣神安慰会

      未来的憧憬永远是美好的,过去的每一天是值得回忆的,但只有现在是必须珍惜的,一年多的时间与北川灾区的老乡在一起,自我成长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快打开/把心儿打开/去收获——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种人生的美丽”

       当读到一首小诗中的这句,我内心感受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当打开心门去迎接临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时,对于我,我只有去感恩,因为我成长了,虽然成长伴随着痛苦的磨砺,但那份喜悦却是无法被其它任何事物所代替的。

      原以为自己很坚强,却发现自己很脆弱,原以为自己在经受着痛苦时,回首一望,却有喜悦紧随其后,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让我所有收获,当与老乡面对面谈话时,其实也是在与自我交谈,因为他的生命中有我,我的生命中也有他,正如一次活动中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与对面的人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当敞开心扉,用心灵去感受彼此,用心灵去对话时,心里的那扇门就在我们懂得感受与付出爱的那一刻敞开了。


      武书彩——河北邯郸圣神安慰会

      还未来的及回眸,桌上的日历已接近的最后几页。岁末年初之际,回顾2009,感触颇多。

      进德公益除了在5.12地震后第一时间内为灾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救援,更做出了中国教会从未有过的壮举,开展灾后“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这是中国教会的进步。是将耶稣“爱人”的福音,不分贫富贵贱和宗教,实践到社会的具体表现。我深感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耶稣说:“凡你们为我最小兄弟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所做的”。

      回想起来,以前一直在教会,现在到一个陌生的社会人群,这种角色转换真是件不易的事,要实现这个转换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韧性,感谢天主一路偕同走过这段不同寻常的历程。在灾区服务让我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有限,每一个人的苦路都要他自己走,你无法减少或者减短他人的苦,我只能做一个陪伴者。就如耶稣被钉时,圣母默默陪在十字架下一样,我只是天主临在的一个工具,一个表达天主爱的工具而已,天主才是真正的治愈者。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灾区听四川话,吃四川菜,和老乡一起谈心,流着他们的泪,痛着他们的痛,每看到一个老乡重拾生活的勇气,心中常常充满对天主的感恩,四川工作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人生中最美的收获。


     毛阁(印度德兰小姊妹)——西安耶稣圣心方济传教女修会

     5.12地震打破了四川人平静、安逸的生活。目睹电视上一幕幕凄惨的画面,我的心灵也遭受了重创,顿觉有一种使命感——要为灾区受苦的同胞们做点什么。终于,好天主俯听了我的祷声,使我来到了这片被地震的阴霾所笼罩的土地,接触到了质朴、勤劳、勇敢、善良的羌家儿女。

      初来乍到,面对一颗颗破碎的心灵,我有些不知所措。渐渐地,我发现任何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所能做的只是聆听、陪伴、共情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而已。当看到一副副沮丧、悲哀、绝望、僵化了的面孔被洒满希望和阳光的笑脸所代替时,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的同时,也深深感谢好天主的大力助佑!

      感谢天主,当他借我卑微的双手帮助别人从痛苦的泥潭中走出来时,我自己也获得了成长的动力和力量!感谢修会,给我足够的信任与支持,使我在这里与其他修会的姊妹们携手成长!也感谢进德,给我提供这个平台,使我能在这里为主受苦的肢体服务,使我的奉献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感谢我的家人,是父母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来到灾区后,父母和兄弟姐妹都非常关心四川的情况,每次电视上有关于暴雨和余震报道的时候,都是他们第一时间问候我!也感谢所有关心和为我祈祷的恩人们,正是有了他们的祈祷和祝福,我才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走下去!


      王美菊——河北献县圣望会

      盼望久已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在阳光明媚的三月三号我登上了来四川的火车,在绵阳火车站下车遇到来接站的修女,一种家的感觉涌上心头。第二天,就开始了走访家庭的工作,然后就很快意识到,这里的工作仅靠自己的满腔热情是不够的。

      如果没有天主恩宠的陪伴,每天生活和工作无法度过。我由3月初到10月下旬一直在任家坪板房工作,开始是以倾听、关注、共情等态度与老乡建立信任关系。随后我们发现好多人有心理创伤引发躯体疾病的现象,于是学着采用心理学技术和电疗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老乡进行身心治疗。这个尝试很成功,经过治疗的老乡都说效果非常好,并带其他老乡来找我们咨询、电疗。后来,十月末我开始到永兴板房工作,在这里工作压力比较大,一是要和中科院的志愿者合作,二是这里的居民都是从重灾区老北川县城里走出来的人,和他们谈话要十分地小心。至今,他们当中很多人还整日沉浸在地震的阴影和痛苦中,我深感他们实在需要天主的爱和我们的关心,也常常觉得自己力不从心,只有依靠天主。当听到老乡们说:“你们和其他志愿者不同”时,我们内心充满被信任的喜悦。


      吴元平——河南安阳若瑟传教女修会

      在四川的岁月是我人生中不平凡的一段时间。刚来时,心中既担心又害怕。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害怕的是能否适应生活和语言。还好,我被分到学校,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虽然他们的普通话讲得不太好,但还是能听懂,语言的问题就解决了,学校的饭菜的确很辣,吃的时候有一种瑟瑟的感觉,没办法只有告诉自己:慢慢就会好的。幸好,不像在家里,在这里吃辣椒不上火。感谢天主吧!这就是天主对我的眷顾。

      天主之所以如此安排,一定有他的计划。在灾区,我发现我再次“成长”了。我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培训,来之前在石家庄的一周集训为工作远远不够,有的专业名词我还分辨不清呢。开始很迷茫,也有想放弃的念头。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找方法。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用爱心和耐心去工作,我想此时此刻如果有人帮我一下该多好,于是我从同伴中找力量。渐渐地我明白了,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明白自己不是救世主,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帮人解决,不是我要帮助别人,而是每人都有面对困境的能力,只是被困境掩盖,需要帮助者帮他们去发现和开发自身潜能,他们就有动力去面对一切。经历如此之大的灾难,需要一定时间来治愈。同时,我也认识到一个心理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负性情绪,要不停地充实自己,也需要来自信仰和团体的支持。经过迷茫、探索、请教及后来的学习,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用信心、耐心、爱心,从走访宿舍到个人的咨询,通过团体辅导、绘画疗法、沙盘游戏以及现在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看起来很简单,但我自己知道这中间经历了一个很不容易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感谢天主,让我更深体验到人性的软弱,让我知道如何去陪伴一个忧伤的人,如何去共情、尊重、聆听,让我体验天主与人同在的感动。


      袁秀霞修女­——河南安阳若瑟传教女修会 

      人生如歌,起伏旋绕方显悦耳,工作亦当如此,方显人生之丰富。九月二日入住学校,顿感压力,后经姐妹彼此鼓励,逐渐适应。十月初校方主动给课,即喜不自胜欣然应允,但私下三人皆感困难重重。又过几日,校方言教课当有教案,于是三人几夜未寝,五日后一套健康专业教材“面世”。后与校方专责心理教育者商榷,才知校方从无专业拟订方案,将以我们教案为主。经此事,信心俱增,以个体咨询为主,效果有佳;团体辅导课程,学生亦反馈受益良多。回首,每次逾越若无主恩临在,哪有今日?一言蔽之:“归光荣于天主”。


      金梅兰修女——河北献县圣望会

      又是一年圣诞!自从09年8月来到北川,我的生活彻底变了个样。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我要一切从头学起,学吃、学听、学说,好多语言听不懂,真是感到头痛,每天在板房和老乡谈过话后,回去还要重新琢磨,老乡的话就像一个外语爱好者的随身听在脑中回放。克服了语言障碍后,我开始能深入地聆听,听他们失去十几位亲人的痛,听他们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挣扎。听着他们的哭诉,我知道,受苦的基督就在他们中间!慢慢地,我和老乡成为朋友,他们热情地把腊肉泡菜等四川特产塞给我。我深深意识到我们在这里服务的意义:这些弟兄姐妹需要我们的爱心陪伴!

      为我来讲工作中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因着种种原因,在这儿不能宣讲福音。信仰成了一个要避讳的话题。在教区我一直在做福传工作,每天和教友们一起宣讲和分享。来到四川后,好多次差点按捺不住要讲十字架上的耶稣,说天主知道他们的痛,天父慈爱的双眼时刻在关爱着他们!

      以前从未想过会在四川过圣诞节,今后的圣召和服务路上还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事。但不管身在何处,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心中的基督“诞生”在人间 – 那就是我们该向世人宣告的圣诞节!

      感谢天主,感谢进德给我这个机会,投入社会,充实自己,见证天国!


       杨丽芬——河北邯郸圣神安慰会

      09年8月17日,我的奉献生活走上了“四新”的旅程:新环境、新身份、新的服务方式、新的服务人群。

      我有幸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做心理辅导工作。这是一所规模宏大,师资设备完整的全日制寄宿中学,现有1900名学生就读于这所中学。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仅参加过一两次培训的我,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笼罩心头,不禁自问“我可以胜任吗”?可是,我不能惧怕和后退。既来之,则安之。只有加倍努力,才可能完成这份神圣的使命。

      我们在此以“进德公益志愿者”的身份服务的。这是中国教会服务于社会需要的首创。为此我感到喜悦和骄傲。但当别人问到自己的信仰及生活时却不能直言相告,让我感到心痛。记得好几次在食堂吃饭时,我顺其自然地画圣号,或不经意间呼出耶稣圣名时,同伴修女就提醒我:“要注意,不能让他们知道咱有信仰,免得工作受影响”。今天,还有很多人对教会存在着误解,认为教会做好事的目的就是劝人归依,认为神父和修女都是思想“非正常”的一群人。现在,我们的教会有意识地迈出了融入社会这关键性的一步,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服务,让社会了解教会、肯定教会在社会上的价值。

      工作时,一方面私底下自学点专业知识,一方面请教同伴修女和同校老师。尽管我们有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教课方法和技巧,但信仰所讲的爱心、接纳和尊重给予了我们很大的辅助。圣诞节前,我亲手做了些圣诞贺卡,画上圣诞树,写上祝福,那天很晚才完成。圣诞节那天,当我把贺卡一一送到学生手中时,他们激动地跳了起来,开心的说:“杨姐,谢谢你!也祝你圣诞快乐!”此时此刻,欢乐的笑声和温馨的祝福声回荡在教室里,也传到学校的上空和每个角落。这就是耶稣所说的“与乐者同乐,与忧者同忧”。我感受着他们的喜乐,分享着他们的忧愁,品味着他们的得失,与他们一起前进和成长 — 当然,也传递给他们耶稣的爱和信任。

      岁月匆匆,时光流转,挥手间在四川服务已近半年。蓦然回首,心中感慨颇多。感谢天主在我一路走来的艰辛中时常陪伴我,照顾我;感谢同伴慷慨的鼓励和支持,使我有勇气和信心面对新的挑战,克服新的困难。在学习中,我得到了成长;在服务中,我获得了快乐。“主在这里工作”,我相信通过在此服务,教会将有更多的有志人士关注社会需要,与我们一起融入社会,带领人们走向和平与正义,使天主的国早日实现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