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扶贫在“路上”

时间:2017-10-11

2017年9月30日至10月4日,值今年双节长假,为配合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和国宗局的贵州三都精准扶贫工作,进德公益西南办负责人杨满康,邀请四川省农业专家、成都市猕猴桃协会常务理事尹华安老师,成都益众社区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公益旅游网创始人倪凯志老师,建设高级工程师杨宗禄老师等一行五人,再次赴三都县进行扶贫项目调研考察。本次走访调研的重点是拉览村的产业扶贫及灌溉沟渠建设项目,此外也回访了即将完工的懂术饮水项目。

本次重点考察的拉览村,原为乡,共辖5村,现合并为一村,人口5000余人,是典型的山区村,也是三都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村之一,国宗局专门派领导干部在此担任扶贫第一书记。本次调研是依托国宗局驻地扶贫领导的一线扶贫经验,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及进德公益多次走访和实施项目的基础上,更深入的一次调研,目的是更精准了解项目地需求,实现精准帮扶。走访过程中,大家通过与村民和村干部个别访谈、小型农户座谈会等,走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深刻感到,这里的特点是“贫困、原始、缺技术”。

尹华安老师对果品栽培技术研究近30年,是四川省果品种植栽培领域的一线专家。他全面分析了拉览村的气候与生产情况,总结出该地无论气候条件还是土壤酸碱性,适合多种植物生长,特别适合种植猕猴桃、柑橘、核桃、板栗等高品质不愁销路的经济果木,是可以实现“向土地要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的。考察拉览村种植的几百亩葡萄时,尹老师指出,目前种植的葡萄的品种已经过时,种植项目急需改良品种,提升村民的种植栽培管理水平,让村民能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种植,实现高产、优质、好卖、增收的目标。

拉览村汇集水族、苗族文化,如何挖掘这些文化,在保护传承中让村民增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倪凯志老师结合调研和此前的经验指出,可以探索培训农民将家中闲置房屋打造为民宿,以村寨为单位建立“益栈”,并组织旅游团到乡村,为村民带来收入。同时,也在当地开展支教、环保、发展规划等各种公益活动,以此增进村民对本地传统文化和自然文明的认知。可以想象,摘果子、喂动物、听老故事、跳民族舞、住宿在当地农户家、深入体验当地乡村生活……这些一定会吸引目标人群前来。

由于地处山区的特殊性,这里很多耕地靠天吃饭。调研组织还了解到,很多村民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农田常年有灌溉水。他们说,这样,就算种植水稻,每亩能够增加产量约300斤,同时稻田养鱼每亩每年能够增加1000元以上收益。调研组实地走访了21处,认为有10处急需解决灌溉沟渠建设。在懂术三组、四组(老寨)的回访中,调研人员看到,饮水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从老百姓笑声中也感悟了灌溉项目给他们带来的方便。

此次为期5天的调研,得到国宗局驻县领导王生才处长的大力支持,他专门安排专人陪同,沿途受到了组干部和村民的热情欢迎,让大家深受感动,也增加了未来实施好项目的信心。调研结束,调研组认真讨论了各自看法,特别是结合和村民与村干部的交流,一致认为,要实现精准帮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产业项目示范带动工程。以种植猕猴桃、柑橘、核桃、板栗等高品质不愁销路的经济果木为突破口,大力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示范,不断凸显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示范带动效应,切实增强群众看样板、学示范的积极性。二是科学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以增强贫困群众科技致富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工作,到村入户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最大激发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三是领头人培养工程。扶持发展一项特色致富涉农产业,定向帮助一名脱贫带头人。四是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部分相对成规模的灌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改建打造。五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实现文化扶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相信在国家宗教局的领导下,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与河北进德公益基金会,将携手全国教会及社会各方力量,继续严格、认真执行好每一个扶贫项目,为三都县早日脱贫,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