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时间:200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来源:www.moh.gov.cn   
     
    按: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目的是要求世界各国广泛开展预防爱滋病的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公众人人参与预防与关爱爱滋病活动。艾滋病是影响全球人类生命的一大痼疾,联合国及世界各国对此都十分关注,我国政府于今年2月12日颁布并在3月1日正式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今年6月28日下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宣讲活动启动会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中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报告。现将王陇德副部长的讲话转载如下:

中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 王陇德
(2006年6月28日)

    艾滋病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其作为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就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艾滋病防治工作,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并实施了“四免一关怀”政策。为了依法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提出的培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要求,以及国家和省级艾滋病防治宣讲覆盖目标,国务院相关部委和有关专家组成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宣讲活动。
    今天,我们在中央党校举行的艾滋病防治政策讲座,是中央宣讲团的第一课,标志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正式启动。活动启动以后,中央宣讲团将按照计划赴全国各地开展巡回宣讲。下面,我以《中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为题,开始中央宣讲团的第一次宣讲活动。
    今天,我向大家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流行现状;第二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第三是当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是近期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第五是领导干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给大家提供几条重要的信息。一是2004年7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第十五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病,并强调和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中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把艾滋病和恐怖主义相提并论,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二是2004年11月30日公布的联合国报告中指出,在全球关注反恐战争和核扩散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艾滋病对于世界造成的威胁,艾滋病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三是锦涛总书记对艾滋病防治作出了明确的批示:“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锦涛同志首先强调了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他说,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提出了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就是各级党政领导需要提高认识;同时强调了工作方法,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在他的指示中,还强调了一个治本措施,就是从教育入手;强调了艾滋病防治的关键环节,就是立足预防。所以,应该说锦涛同志的批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都是抓得非常准确的。
    第一个问题,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流行现状。
    艾滋病的发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医学界发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疾病。这种疾病当时主要是在一些年轻的男性患者中流行。许多年轻患者本来看上去身体很好,但得了一些感染性疾病以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一部分患者治疗无效,很快死亡。当时医学界并不知道这是什么问题,只是发现了一个特征,那就是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等一些男性同性恋者中这种病高发。1981年在美国纽约的“西奈山”医院举办了第一次关于这种疾病的研讨会,当时我正好在那个医院学习,有幸旁听了这次研讨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发现这种疾病是一种病毒感染,主要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后来把这种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现在的艾滋病就是这个名字的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复制速度非常快,主要破坏具有免疫功能的辅助性淋巴细胞。艾滋病危害大,病死率高,但是,却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特异的治愈方法,但是目前已研究出不少的药品,如果早期及时治疗,应该说完全可以使感染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可以延长生命。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
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和组织液中,主要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其它体液中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但是量很少,不足以构成传染。艾滋病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弱,一般的消毒剂就可以把它杀灭。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它有三种传播途径。首先是性传播,包括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性传播是全球艾滋病流行的普遍规律,而且,性伴越多,感染的危险度就越大。第二个是血液传播,包括共用注射器的静脉吸毒、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使用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等。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中原地区出现的卖血浆而造成的感染,就是一种血液传播。第三个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通过怀孕或者分娩、哺乳把它传染给新生儿或者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母亲通过母婴传播的方式感染下一代的机率大概是25%-35%。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像共同的生活、工作、劳动,一般的生活接触,特别是握手、共用马桶、浴盆、一起游泳等,是绝对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另外,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的自然病程和临床分期:
    自然病程分三期。第一个是原发感染期,第二个是慢性感染期,第三个是艾滋病期。原发感染期实际上就是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初到建立起较稳定的感染状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像感冒一样的症状,持续两到三周,然后就自然缓解。现在一般检测和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主要是检查血液中的抗体。在感染的早期,血液里抗体还没有形成,查不出来,但是感染者体内已经有大量的病毒核酸和抗原。这段尚查不出抗体的时间称为窗口期,大概是两周到三个月的时间,但可经检测病毒载量或抗原确定早期感染。然后,进入慢性感染期。慢性感染期一般平均7-10年,感染者没有任何艾滋病期的临床症状,但是可有非特异性的发热、腹泻、皮肤和粘膜感染等症状。经过慢性感染期后,就进入艾滋病期,出现以下一类或几类艾滋病的指征性疾病,包括艾滋病消耗综合征(持续发热、腹泻超过1个月和体重急剧下降)、机会性感染(肺孢子菌肺炎、上呼吸道念珠菌感染、严重疱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隐孢子虫和利什曼原虫感染、浸润性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艾滋病相关肿瘤(卡波齐肉瘤、淋巴瘤和浸润性宫颈癌)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艾滋病脑病、白质脑病和弓形虫脑病)。上述各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均具有传染性。
    检测抗体一般分为筛查和确证两个步骤。经过确证检测,证实为阳性者,才判定他是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判断:有些地方不能做血液的CD4细胞检查,则通过临床症状判断;如果能做检查,一般血液CD4细胞计数小于每立方厘米200时,就可以诊断为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在全球的蔓延趋势:
    1981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到2005年底全球感染者人数为4030万。2005年一年的新感染人数为490万,2005年一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为310万,每天估计有14000人新感染。90%的新感染者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一半左右的新感染者是15-24岁的年轻人。25年来,全球累计死亡2500万人,可以说,艾滋病是有史以来最具有毁灭性的疾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是南非,为530万人。在今年的联合国艾滋病大会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重新估计印度已经上升为第一位,达到570万人,原来印度是第二位,520万人,但是印度自己并不承认。
    2005年新增感染者主要发生在南部非洲和亚洲,其中,南部非洲为320万,南亚、东南亚、东亚也超过100万。次撒哈拉非洲仍是高感染地区,像斯威士兰孕妇感染率10年上升10倍,2002年孕妇感染率已经达到39%,真是不堪设想,这几乎要毁掉一个民族。博茨瓦纳25-29岁的孕妇感染率达到55.6%,成人感染率为40%,这也是触目惊心的问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认为高感染的第二冲击波主要是印尼、印度、尼日利亚、俄罗斯、中国。亚洲就占3个半,所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特别关注亚洲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
    我国艾滋病感染流行现状:
    我国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当时一个美籍阿根廷青年到中国旅游,在西安发病,最后住到了北京协和医院,经救治无效死亡。短短25年,现在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报告了艾滋病感染者。我国的流行现状是,到今年5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感染者16万多例,其中病人3.6万例。按照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的重新评估,我国现有的感染者大概是65万,比2003年估计的84万略有降低。主要原因是当时我们掌握的资料不多,仅仅了解高发地区的情况。近两年经过大面积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监测点数据报告和其他检测,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我国艾滋病感染的状况。有些人可能说,65万比以前降低了。但实际上65万和84万差不了多少,因为当感染者达到一定基数时,传播速度就是一样的。更为重要的是2005年估计新感染数为7万人,平均每天190余人,说明传播的势头尚未得到遏制。2005年一年中我国因艾滋病死亡2.5万人。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疫情仍然呈上升趋势。有这样几个数据:吸毒人群的感染率1996年只有1.95%,2004年上升到6.48%;暗娼的感染率1996年为0.02%,2004年上升到0.93%;高流行地区的孕妇中1997年还没有查到艾滋病,2004年的感染率上升到0.26%。说明我国的艾滋病疫情仍然呈上升趋势。从2002、2003年开始,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的报告数在快速上升;2004年比2005年还高,这是因为2004年开展了大面积的高危人群的普遍筛查,发现了大批感染者。
    第二个特点是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艾滋病感染者呈局灶性集中分布。目前报告超过3万例的有河南和云南,报告超过1万例的有广西、新疆和广东,而宁夏、青海、西藏报告数低于100例。不同地区的吸毒和暗娼的感染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新疆、云南、四川部分地区注射吸毒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而江浙、内蒙、辽宁吸毒人群的感染率小于5%,云南、重庆、两广地区暗娼感染率超过1%。地区不同感染者数量也不同。
    第三个特点是三种感染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我国所有已报告的感染者中,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经性传播占43%,经采供血和血液制品占10%。但是重新评估和监测发现,2005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新发感染者中性传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吸毒,性传播达到49.8%,吸毒传播为48.6%。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一方面表明我国现在的传播规律已经和世界的普遍传播规律相吻合,另一方面,性传播作为第一位传播途径以后,传播速度会加快,控制的难度也会加大。
    第四个特点是我国目前发病和死亡情况比较严重。我国很大一批艾滋病感染者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感染的,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已经有一大批感染者进入发病期。2004-2005年报告的病人数占累计报告病人数的60%,报告的艾滋病死亡人数占累计报告死亡总数的63%。
    第五个特点是艾滋病正在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监测资料表明,艾滋病正在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在云南、河南、新疆部分地区,孕产妇、婚检和临床检测人群的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者超过1%。
    第六个特点是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疫情监测表明,有将近一半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有11%的吸毒者有危险性行为,特别是有一部分女性吸毒者,她们以卖养吸,就是以卖淫换取钱财后去吸毒。所以,艾滋病在吸毒人群、暗娼、嫖客等人群之间的传播会加剧。另外,感染者的流动,也成为加快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该说在我国艾滋病传播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就是同性恋人群,我们以往对这个人群注意不够。去年我召集了一个小型的同性恋人群志愿者座谈会,了解到同性恋人群的活动和感染情况。我国同性恋人群的特点非常值得注意。国外一些同性恋者在思维观念上就是同性恋,只有同性性关系,没有异性性关系。而在我国,文化传统、社会的观念是不同的,同性恋者往往还有自己的家庭,既有同性关系,又有异性关系。这给我国艾滋病传播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因为直肠粘膜组织非常容易破损,所以,同性性行为感染的危险度比异性性行为还要大。
    通过座谈,我还了解到,我国现在不单有男性同性恋的传播问题,还有更为严重的男男性行为问题。现在,一些农民工到城市找不到工作,其中一些年轻人就在僻静的地方、公共厕所、浴池提供男男性服务。其费用便宜,每天的性行为次数频繁,有多个性伴。这种状况非常危险,在我国艾滋病传播中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艾滋病流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
    艾滋病流行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艾滋病主要发生在劳动力年龄、性活跃人群,所以会造成年轻劳动力的丧失,如津巴布韦的劳动力人口数降低明显,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艾滋病的流行还抵销了非洲国家自独立以来取得的社会经济发展成绩,如津巴布韦和南非在1987-1998年艾滋病流行的十年中,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
    艾滋病流行使得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卫生资源被大量消耗。1990年,发展中国家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仅占传染病负担的8.6%;2002年上升到31%,成为传染病中影响健康问题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以前我国还没有生产抗病毒药品时,使用进口药品,治疗一个艾滋病病人一年就需要10多万元。我国的人均收入怎能承担如此巨额的费用?!我国自己生产一线药物后,仅抗病毒治疗每人年费用也需要3000多元,而很多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才2000元左右。某些非洲国家艾滋病的相关费用占国家卫生预算的1/2到2/3,负担非常沉重。
    艾滋病流行导致贫困人口增加,加大贫富差距,造成了大批的孤儿。据统计,目前全球失掉单亲或者双亲的孤儿或者儿童有1400万,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如非洲一些国家,海地、泰国等,艾滋病孤儿占孤儿的百分比明显上升。
    艾滋病流行导致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降低。如1990年以前,艾滋病基本没有流行或者流行率很低时,非洲部分国家的人群期望寿命一直在提高;艾滋病流行以后,人群期望寿命普遍下降,平均降低15岁,博茨瓦那降低了23岁。我国的人均期望寿命是71.8岁,云南统计239例艾滋病病人死亡年龄不足30岁,还不到全国人均期望寿命的一半。
    艾滋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是造成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减少,医疗费用增加,拉大贫富差距。二是占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非常有限的卫生资源。三是青壮年死亡,留下孤儿和老人,增加了社会负担。2004年吴仪副总理到河南的艾滋病高发村调查。在一个老太太家了解到,老太太的儿子、媳妇都因艾滋病死亡,家里就剩下老太太和几个孙子。当时为了盖房子、娶媳妇、成家而卖血,结果十几年以后,人去楼空。四是影响社会秩序,造成社会恐慌。据互联网、媒体报道,一些地区的艾滋病人抽血打到西瓜里,结果西瓜就卖不出去;还有的艾滋病人拿针头到处扎人,引起社会动乱,人们晚上都不敢出门。五是威胁少数民族生存,影响中华民族素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亲自深入到基层进行了艾滋病调查,他到一个少数民族县,发现这个少数民族感染率很高,而这个民族的人数又很少,县长给他哭诉说:“白书记,你要救救我们这个民族”。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链:
    商业性行为人群、吸毒者、同性恋者、嫖客等属于高危人群,其中,商业性行为人群还包括女性和男性。
    最近通过调查,还发现一个在艾滋病控制工作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高危人群,就是俗称的“鸭子人群”。在我国西部一个中等发达城市,省的艾滋病防治协会深入到线人中,在20个酒吧和迪厅对86名“鸭子人群”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认为“鸭子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丝毫不低于其他商业性行为人群。“鸭子人群”实际上是男性提供性服务人群,他们主要活动在酒吧、迪厅,为单身或者留守的富婆提供男性性服务。其特点表现为,隐蔽性强,综合素质低。在调查的“鸭子人群”中,基本没有固定职业,文化程度都很低,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28岁;他们一般都是晚上活动,性活动频率非常高,最多的每周14次;他们的活动特点不利于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都非常低;他们同时还存在着吸毒现象,很大一部分是静脉吸毒人群。所以,这一人群也是高危人群,给我国的艾滋病传播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领导干部了解这些情况以后,应该对这些高危人群采取专门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控制措施。
    艾滋病的预防:
    第一个方面是预防经性接触的传播。强调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第二个方面是预防经血液的传播。要远离毒品,抵制毒品。从我国的情况看,吸毒者主要是年轻人。我看到一个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初次吸毒的原因进行了调查,90%的回答都是好奇。他们吸毒前不知道什么是毒品,不知道毒品成瘾的快速性,不知道成瘾以后戒断的困难性,也不知道成瘾以后危害的严重性。所以,我建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重视加强学校的防止吸毒和禁毒教育,使学生增长知识,在心理上树立一道拒绝毒品的防线。希望各级教育部门的同志,能把禁毒列入学生的教材,列入考试的内容。考试是个指挥棒,要考试,学生就学、就记、就入脑入心。这也符合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因为这是素质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对吸毒成瘾者采用药物维持治疗的方法是国际上成功的经验。近两年,我国大力推进美沙酮诊所的建设,并在很多地方证明了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原来吸毒者每天都要找毒品,现在经过登记、检查,每天只用到诊所服用一次不同剂量的美沙酮以后,毒瘾就不再发作,不用再找毒品。2004年在5个省开展了8个试点,效果非常好。有的试点上原来70%的注射吸毒,经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后降到10%以下,当地毒品消耗量大幅度减少,治安案发率也大幅度下降。目前,已经审批128个门诊,到5月底,有92个美沙酮诊所开诊,7000多吸毒者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卫生、公安等部门正密切合作,加快美沙酮诊所的建立。当然,美沙酮实际上也是一种麻醉药品,其管理应非常严格。因此,美沙酮诊所的开设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遵循严格的工作程序。这些条件边远地区是达不到的。那么对边远地区的吸毒者怎么办呢?现在还是利用清洁针具交换,不共用针具,尽量避免通过注射感染艾滋病。同时,我们正在进行研究,采取流动车的办法,建立流动的美沙酮诊所,让流动车一天内到不同的乡镇,吸毒者定时定点服用美沙酮。
    另外,还要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近几年,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应该说基本消除了通过临床用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第三个方面是预防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要尽可能避免怀孕,因为如果一个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会给儿童的一生、给家庭、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痛苦。我曾经见到一个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住院儿童,他的母亲见到我就下跪说:“请你们赶快治治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要是得不到治疗,我就自杀,就不活了。”因此,要对高危地区的孕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是感染者,要尽可能地劝阻其终止妊娠;如果劝阻无效,就要采取母婴阻断措施。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还没有彻底、有效的药物可以把艾滋病病毒从感染者身体中清除出去,但是,可以利用药物控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使得减轻艾滋病病毒对人类免疫系统的攻击,使人类免疫系统长期保持正常状况,或者不至于威胁生命的状况,延长生命。目前有很多治疗成功的案例,美国的篮球运动员约翰逊,治疗就非常成功,还在继续他的运动生涯。所以,及早发现感染、及早发现免疫降低程度,就能够及时开始治疗。这对挽救患者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全球艾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措施:
    第一个方面是强调政府责任,促进多部门合作。艾滋病的控制单靠一个部门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多部门联动。这就是国务院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原因。许多工作,比如学校教育工作,卫生部门做不了,只能是教育部门来做;羁押人群的筛查,只有公安、司法部门做;对妇女宣传少不了妇联部门。妇联在全国有着很好的组织体系,我们和妇联开展对妇女防治艾滋病的“面对面”宣传,妇联就做得非常认真,效果也非常好。基层妇女主任做工作确实是做到家了。我到过一个县,十户妇女选一个宣传员,定期把十户妇女召集在一起作击鼓传花的游戏。宣传员手中有数十张名片大小的卡片,卡片正面的内容是有关艾滋病防治的问题,卡片的背面是答案。击鼓传花到某个人停止,这个人就抽一张卡片,回答上面的问题。通过这种非常有趣的方式,那些妇女将艾滋病防治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妇女了解防治知识以后,回家给她们的子女、丈夫进行宣传,效果非常好。
    第二个方面是消除歧视偏见,保障人权。这个问题在艾滋病防治中非常重要。只有消除歧视,艾滋病感染者才愿意把自己的感染状况暴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为此,我们必须消除几个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有一部分同志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是自己行为不检点感染的。”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感染者中有很多是夫妻一方感染后,传染给另一方,仅仅通过夫妻生活感染,被传染的一方是无辜的;母亲传染给孩子,孩子也是无辜的;采供血中感染,感染者也是无辜的。所以,我们应该消除这种偏见,树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就是病人,需要社会帮助的观念。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反正我自己洁身自好,我就不会感染艾滋病,我也不管它。”大家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但性行为是双方的,如果不能保证你的另一方性行为的安全性,那么另一方就可能会感染你。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离艾滋病感染不远,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到防止传播的斗争中来。第三个误区是,有一部分同志认为,“目前我们采取干预、关怀措施,不是鼓励那些非法行为吗?”应该说两者实际上是不矛盾的。依法打击违法行为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能不能说,通过依法打击就把它消除干净呢?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卖淫妇女怎么办?把她抓起来教育几天,还要给她吃、给她住、给她喝,之后还要放出来。所以,一方面当然要教育她们自强、自立,但是另一方面,还要教给她防护措施。应该看到这种客观现象的存在,应该面对现实,应该创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氛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承认现实的。
    第三个方面是提倡安全性行为。就是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特别是在一些高危场所。
    第四个方面是扩大对注射吸毒人群的降低危害干预项目。主要是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
    第五个方面是推广保密的自愿咨询检测。这是艾滋病防治的基础。前些天,我参加了联合国艾滋病防治大会。会上,美国第一夫人劳拉代表布什总统进行了发言,她特别强调检测的重要性。美国已把6月27日设定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日,并呼吁全世界建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日。加强自愿咨询检测,尽可能多地发现感染者,对防治艾滋病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六个方面是提供从家庭关怀到抗病毒治疗的综合关怀和治疗。关怀是国际社会再三强调的。只有很好地实施关怀,防治措施才能发挥作用。在这方面,我想介绍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艾滋病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总结了一些重点国家防控艾滋病的经验教训后认为,“凡是建立在传统的公共卫生管理框架中,以强制控制手段和居高临下的政府管理者的形式,建构的社会预防模式,由于缺乏主体对象,也就是感染者、患者和边缘化易受伤害人群的信任和合作,结果往往是无效的;而作为对人的关注为出发点建构的社会预防模式,由于重视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受艾滋病影响人群之间的合作,重视跨学科的艾滋病防治研究成果,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效果。”可以说,他们的研究结果与我国的其他研究结果,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一致的,都强调了关怀的问题。这与我国“以人为本”的执政宗旨,应该说也是吻合的。[NextPage]
    第二个问题,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历了传入期、扩散期和增长期三个阶段。目前,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防治工作处于关键时期。
    第一个方面是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近年来,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都亲自看望艾滋病患者,国务院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制定了有关政策,召开了工作会议。各省、市、自治区也成立了领导机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开展工作。
    第二个方面是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开展了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从1998年的22%上升到2005年上半年的95%,临床用血安全性基本上得到了保证。
    第三个方面是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试点、自愿咨询检测等工作都取得了进展,因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免费上学率已将近93%。
    第四个方面是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海报进村入户活动,为74万个村、5万个居委会、2000多所大学、9万多所中学发放了宣传知识海报。针对妇女和青少年的“面对面”宣传教育、“青春红丝带”行动、中国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广泛开展。中央党校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讲课内容等。吴仪副总理在国艾委第二次全会和全国防治艾滋病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各级党校、团校、行政学院都要把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在一到两年内,把县以上的领导干部全部培训一遍。应该说今天我们就是贯彻执行这一指示的具体行动。铁路、民航等有关部门制作公益广告,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在去年世界艾滋病日,国艾委的10个成员单位和全国工商联,共同启动了全国农民工的预防宣传教育工程。同时,在宣传教育中,我们还充分发挥知名人士的作用,姚明、濮存昕、蔡国庆、彭丽媛、徐帆等一些知名的演艺界、体育界明星做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都非常积极,彭丽媛、李丹阳都是自己要求成为宣传员的。希望各地也要有自己的明星宣传员,利用明星效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个方面是加强疫情监测,推广行为干预措施。2004年开展了有偿供血人群和羁押收教人群的筛查。高危人群的筛查,大大提高了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的掌握率。1993年我们的掌握率只有7.4%,经过近两年的筛查和加强监测,到2005年底我们的掌握率已经达到21.7%。但是,就这个掌握率来说,还是很低的。美国的掌握率是71%,俄罗斯的掌握率是24%。我们只有提高掌握率,才能更进一步地做好工作。如果不知道对象是谁,怎么落实“四免一关怀”措施?大面积的筛查成效显著。河南通过6个月的筛查,查出的感染者相当于前18年发现的总和;云南3个月的筛查,发现的感染者就占了全省已发现感染者的85%。
    第六个方面是安全套的推广。2004年国家六部委下发了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实施意见,明确了部门的职责、方法和推广的策略。卫生部门还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成立了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主要针对以性传播为主的高危人群开展预防干预工作。因为这类人群非常特殊,他们的活动时间和我们的工作时间不一样。我们成立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就是在晚上上班,深入到高危人群中去,找到他们、发现他们,把防治知识教给他们。现在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了,而且效果很好。
    第七个方面是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这是针对吸毒人群实施干预的好措施。吸毒人群中的病人基本上还没有治疗,主要原因是他们每天要找毒品,生活不安定,惶惶不可终日,无法开展治疗。同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旦开始,就不能间断,要求规律服药,否则就会产生耐药。所以,只有在开始美沙酮维持治疗后,他们泯灭的人性才能恢复,才能有规律地到美沙酮诊所服药,才能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提高抗病毒治疗率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八个方面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国建立了127个示范区,很多示范区创造了非常鲜活的经验。去年在河南郑州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介绍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供大家借鉴。
    第九个方面是加大了防治经费的投入。国家加强了血站和疾病控制机构的建设,提高了防治能力。中央的防治经费从2003年的3.9亿增加到2005年的8亿人民币,其中7亿多是中央支持地方的转移支付经费,地方财政也明显加大了投入。
    第十个方面是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通过我国近几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许多国家、企业都愿意和我国合作。前一阶段美国默沙东公司和我们签署协议,投资3000万美元支持中国的防治工作;在今年的联合国艾滋病大会后,我们和微软公司又签订一个合作意向,他们初步同意投入6000万美元支持中国开展男性性行为的艾滋病防控。目前,有很多艾滋病防治的国际合作项目正在实施,我国得到国际社会的捐赠达18亿多人民币,国际合作项目覆盖了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第十一个方面是颁布实施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制定了《艾滋病防治条例》,这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史上一件大事。《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规定了艾滋病感染者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同时,把一些成功的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推动我国的防治工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当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个方面,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对艾滋病流行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的确要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学习。胡锦涛书记2004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到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病人,也不是我们的建议,我们当初也没敢建议。但是胡锦涛同志出访回来的第二天,自己提出要去看望艾滋病病人。这和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世界艾滋病日之前,我们的办公室总是接到一些地方的电话,催问说:“你们赶快告诉我们,今年中央哪位领导出席活动?中央哪一级的领导出席,我们也要有对应的哪一级领导出席。”他们考虑的是对应关系,而不是对艾滋病问题有认识,认为自己应该出席活动。这就从认识上看到了明显的差距。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也有盲目乐观的,觉得当地艾滋病传播还不快,发病率和感染率也不高;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想回避艾滋病问题,少数领导甚至还认为,“这不就是当初的一些感染者吗?这些感染者到时候发病死亡,不就完事了吗?”这些认识和想法会造成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被动,影响防治工作的推进。
    第二个方面,监测和检测系统不完善,实际掌握的感染者比例低。
    第三个方面,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群众的知晓率还是比较低的。一年多前,我们请零点调查公司在6个城市、6个农村地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艾滋病知识处于广泛听说,但缺乏深入了解的状况。比如在知识掌握方面,分不清感染者、病人;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检测来诊断的,只占40.2%;知道握手不传染的,占48%;知道共用卫生设施不传染的,只有29%;知道共同进餐不传染的,占50%。在维护权益方面,对艾滋病感染者入学、就业权利的不认同率,占36%;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的,占59.8%;不愿意让外人知道自己家中有感染者的,占67%。说明社会歧视还是很明显的。在行为方面,近三次性生活时都使用安全套的,只有13.4%;在使用安全套者的目的中,为避孕的占67.5%,为防病的仅占7.8%。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批艾滋病感染者在一个大城市上访,当地政府想把这批感染者送到宾馆住下,然后再解决有关问题。宾馆附近的老百姓知道后,就把感染者乘坐的大客车堵住,不让进宾馆。车上车下群情激昂,一边想进,一边不让进,甚至要发生冲突。后来当地政府出面,让大客车掉头,把感染者送到艾滋病定点医院住下。这就说明群众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太低,不了解什么途径感染,什么途径不感染。比如现在即使是在北京街头有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周围的人能有几个愿意和他握手!这样的状况说明还需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另外,干预措施覆盖面还很小。国际上实践的比较成功的干预措施,在我国的覆盖范围还非常小。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强调,高危人群的干预覆盖面,如果达不到60%,是不能控制艾滋病流行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重大、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四个问题,近期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感染者要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在重点工作中,首先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全面贯彻条例,落实行动计划,建立防治责任制。各地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其次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因为感染者主要是这部分人群。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如果宣传教育达不到,这部分人群中的流行速度就降不下来,对普通人群的传播也就很难控制。高危人群是非常特殊的人群,要采取专门的特殊措施,使之能够接受到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另外,还要尽快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安全套使用等干预措施。
    第三个方面,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国家制定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希望各级领导能够了解“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具体内容,真正落实到感染者和患者身上。
    第四个方面,突出重点,科学防治。要对农村流动人口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在今年的联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可及的口号,要使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到艾滋病知识、艾滋病检测、治疗和关怀,实现全面可及;特别强调女童、妇女的可及性,因为女童、妇女中的感染者比例非常高。另外,要加大我国自主研发艾滋病治疗药物的力度,特别是在我国的中医中药方面。现在的艾滋病治疗的鸡尾酒疗法,主要还是基于西药的联合疗法。按照原来的标准,只有CD4细胞降到200时才开始治疗。正常的CD4细胞的范围是500-1000,在200-500之间国际上目前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而在这期间,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CD4细胞往下降,一直降到200再开始治疗。实际上,我国有很多中医中药是提高免疫力的,如果CD4细胞在200-500之间,我们能够研究出中医中药治疗的方法,维护病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或者延缓CD4细胞的下降速度,就可以延长生命。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研究工作。
    第五个方面,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的一些防治领域,完全可以发挥政府组织发挥不到的作用。特别是商业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政府组织很难深入到他们中间。在这部分人群中发展志愿者,让他们自己在他们的范围内传播知识,这样的效果就非常好。现在,有的疾控中心把同性恋中的志愿者请到疾控中心,为他们提供工作条件,配备办公室和电脑,他们就帮助我们在他们的人群中做工作,延缓或者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速度,减少感染者的数量。所以,政府一定要很好地引导非政府组织,让他们参与防治工作。还有一些企业,如国际企业联盟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非常积极、非常重视。去年在北京召开了国际企业联盟关于全球企业应对艾滋病北京联合峰会,要求其所有在中国的企业,在工作场所建立艾滋病宣传教育机制。三个月以后,各企业都已报告按照要求建立了起来。我国的企业界应该说在这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应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第五个问题,领导干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温家宝总理明确指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高度重视,已经研究并作了部署。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技术措施、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抓紧做好”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又提出:“各级政府要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艾滋病防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决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艾滋病防治条例》也明确规定,防治工作是政府责任,具体体现在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协调工作责任制,各部门分工负责。下面对各级领导干部提一些建议。
    第一点是带头学习和掌握知识。恐惧来源于无知。只有掌握了知识,知道了什么传播、什么不传播,就完全可以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所以,了解形势、掌握知识、深刻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做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是主动承担责任,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希望各级领导站在防控的前列,加强领导。建议要组建各种防治队伍。为什么特别强调防治队伍?因为艾滋病的流行是比较特殊的,一般说传染病流行有三个环节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艾滋病流行中的社会因素起着很大作用,而社会因素的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深入高危人群,要有一定的工作方式,工作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艾滋病治疗也比较复杂,必须培训专门的队伍,否则做不好工作。因此,我特别强调组建和培训队伍。另外,要掌握疫情。只有心里有底,才能有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才能制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科学目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对各国政府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所谓“三个一”就是,第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即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机构。第二要有一个防治规划。第三要有一套防治评估体系。应该说,在我们国家层面已经做到了,希望各地领导都能按照“三个一”的要求做好工作。
    第三点是做好宣传教育的表率。我们特别强调宣传教育,是因为艾滋病主要通过一些行为传播,所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是治本措施。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各个单位的领导干部也能够像国际企业联盟一样,要求所有的单位制定宣传计划,在工作场所必须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如果我们的每个单位都动员了起来,那么我国艾滋病防治将会出现一种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有效的工作局面。行动是无声的号令,希望各级领导能够看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给广大人民群众做好表率。
    第四点是提高管理能力,探索动员全社会有序参与的工作机制。希望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的作用,营造有利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社会氛围。同时,也希望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建立工作规划和工作机制,一定要对工作实施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指示精神。从政一届、造福一方,把这项关系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能够办好。